秋意渐浓,教研正酣。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夯实课堂教学基本功,2025年9月29日上午专业炒股配资网站,张振春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在青岚学校成功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公开课研讨活动。由工作室年轻培养对象王玉茹老师执教,课题为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第一节: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研共思,共促提升。
一、课堂风采:创新导入,探究本质
01
创新导入,生活与数学的完美融合
课堂伊始,王老师以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导入新课。视频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复制粘贴”现象,从文档编辑到图片处理,从爆火的哪吒到东风十号,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同学们,生活中的‘复制粘贴’能够产生一模一样的对象,那么在数学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关系呢?”王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全等三角形。
02
动态演示,抽象概念的形象呈现
在引出全等概念后,王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文字定义,而是利用几何软件制作了精美的动态图,直观展示两个图形如何“完全重合”。随着三角形在屏幕上的移动、旋转和翻转,学生们亲眼见证了全等三角形的重合过程,对抽象概念有了具体理解。
展开剩余74%“原来全等三角形就像双胞胎一样,无论怎么放置,它们都能完美重合!”一名学生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发现。
03
探究性质,从表象到本质的深化
王老师继续利用动态图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关系。随着对应顶点的高亮显示和对应边、对应角的动态匹配,学生们很快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性质不是老师直接告知的,而是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04
游戏巩固,知识应用的趣味升级
为巩固新知,王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游戏环节。通过 “快速判断”闯关游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游戏中的即时反馈和小组竞争机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老师,再让我们玩一局吧!”下课铃响后,不少学生仍意犹未尽。
05
分层作业,因材施教的精准落实
课堂尾声,王老师布置了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设计了基础题、拓展题和创新题三个层次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思维碰撞:精准点评,共研共进
课后,工作室立即开展了深入的评课议课活动。研讨氛围热烈而真诚,各位成员从不同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准的“把脉问诊”。各位成员都一致认为王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年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同时也展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
三、高屋建瓴:总结提升,引领方向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张振春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张老师首先对王老师的快速成长和精彩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节课目标明确、过程清晰、重点突出,展现了年轻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
接着,张老师就“如何上好一节概念课”进行了专业引领:
1. 概念的引入要“巧”: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感受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2. 概念的形成要“实”: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比较、归纳,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
3. 概念的应用要“活”: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既要巩固基础,又要发展思维,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张老师强调:“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工作室将继续搭建平台,通过‘磨课、观课、议课’这一系列扎实的教研活动,助力每一位成员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此次公开课研讨活动,不仅为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提升的平台,也为全体工作室成员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相信在名师的专业引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专业炒股配资网站,张振春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教研之花必将愈发绚烂,结出累累硕果!
发布于:北京市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